日土智慧文旅服务云平台
稳边固防守大好河山 兴边富民铸楚鲁堡垒
时间: 2023-12-11
发布单位: 网信日土

守护国土是楚鲁松杰乡广大群众的神圣使命,个别重要地点巡边路线地形复杂雨季或冬季大雪封山时,很多点位都难以到达。在玛尼唐卡临时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,该点位发扬党员引领、全员参与,发挥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团结、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,以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、顽强拼搏、甘当路石的“两路”精神,忠诚践行治边稳藏的时代使命。




2023年4月21日,尼玛次仁带领5名青壮年前往重点地段开展巡逻工作,途中到达一座大山的半山腰时,天降鹅毛大雪,此时巡逻小队已徒步2个小时,体力和精神都到了虚脱的状态,众人秉承着“持之以恒的镇守边疆的神圣使命”的守卫精神,用顽强的毅力,手脚并用,在接近60度的山坡上向上攀爬,落石夹杂雪花不断击打在队员们身上,脚下道路艰险,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崖,直至21日15时抵达巡逻点完成工作任务。


补齐公共服务短板,铸牢为民服务宗旨



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建设美丽西藏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。


楚鲁松杰乡2012年7月撤村建乡,存在行政区划时间短,高原山地气候农作物种植生长周期短,远离札达县城区的发展阻碍。保障拉孜热、令唐卡、玛尼唐卡“搬得进、稳得住、能融入、能致富”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。





乡党委书记陈淇强调:“哪里有搬迁群众,党组织就建到哪里,哪里有党员群众,党的光辉就照耀在哪里。”要着眼群众后续保障工作,搬迁工作开展以来,楚鲁松杰乡组织乡卫生院、安全生产工作人员、干部职工为拉孜热、令唐卡、玛尼唐卡3个安置点排查住房用水、用电等方面安全隐患32次,派出乡卫生院进行医疗巡诊7次,发放各类急需医药品6种,确保群众全部安全有序入住新居。




为使搬迁农牧民群众更好地适应新生活,楚鲁松杰乡党委派出3名班子成员在安置点成立3个临时党支部,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。开展“面对面、心连心”的暖心服务,乡政府斥资6000元购买3台音响,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为契机,邀请札达县委宣传部、县卫健委、县公安局、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组成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,开展理论政策宣讲、民情风俗讲述、文艺汇演活动。活动以“理论+文艺”的形式,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,接地气的事例、喜闻乐见的形式,让拉孜热、令唐卡、玛尼唐卡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、适应新生活。

拉孜热索朗次仁说:“现在的新家比以前大多了,过去是低矮的帐篷或土墙房,现在是整洁的砖瓦房,拥有明亮整洁的厨房、干净卫生的大卫生间,就连基础生活家具都买好了,最主要的还是能够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政策。”


坚持发展优势产业,筑牢兴边富民支柱



实施兴边富民行动,发展优势产业是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,对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、加强民族团结、巩固祖国边防,具有特殊重要意义。


楚鲁松杰乡党委、政府采取“党组织+合作社(公司)+市场经营主体+基地+居民”的模式,依托巴卡村农户车辆保有量大、楚松村地处河流低谷段的地理位置优势,以村(居)两委为基础建立起巴卡村运输车辆合作社,合作社以扶贫产业建设+农牧民资金入股和农牧民投劳以及机械外租方式运营,截至目前,实现分红30万元。





楚松村沙石料厂合作社采用农牧民资金入股+农牧民投劳+签约巴卡村运输车辆合作社的方式运营,2023年度实现73余万元营收,正向引导本地群众从散户——合作社——企业,一步步从无到有、从零散到规模,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,促进农牧民群众共同富裕。


楚松村产业宾馆采用农牧民资金入股+农牧民投劳的方式运营,2023年度实现40余万元营收,乡党委政府始终以完善基础设施保产业链条、保产业发展稳定,促进村集体产业职能深度融合发展,更好地惠及农牧民群众。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,把“乡村要振兴、产业必先行”的工作理念贯穿到农牧民群众中去,群众产业的红利逐步释放、致富的路子逐步拓宽。


PHOTO COLLECTIONS
VIDEO COLLECTIONS